中国大学mooc走进针灸慕课答案大全-新全讯2网

经济习题 1182
1 针灸的起源

针灸的起源

1、针刺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2、灸法起源于奴隶社会时期

3、《黄帝内经》是现存文献当中最早的中医学的著作

4、《针灸甲乙经》由晋代皇甫谧撰写

5、《黄帝内经》提出了八会穴的概念

6、隋唐时期针灸学科已经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7、孙思邈提出“阿是穴”的概念

8、《针灸大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9、《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北宋王惟一撰写

10、针灸学者滑寿他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合并为十四经

2 经络腧穴学总论

经络腧穴总论

1、十二经脉交接规律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b、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c、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d、同名经之间在四肢末端交接

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正确的是( )
    a、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b、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c、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少阴经
    d、足太阳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3、有关奇经八脉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
    a、任脉为阴脉之海
    b、督脉为阳脉之海
    c、冲脉为“血海”
    d、带脉为“十二经之海”

4、下列有关腧穴定位方法正确的是( )
    a、两肩胛骨喙突之间的距离是8寸
    b、两额角发际之间的距离为8寸
    c、腕掌侧远端横纹至肘横纹的距离为12寸
    d、髂前上棘至髌底的距离是18寸

5、在内踝尖上3寸处,足三阴经的排列次序是:( )
    a、肝经在前,肾经在中,脾经在后
    b、脾经在前,肾经在中,肝经在后
    c、肝经在前,脾经在中,肾经在后
    d、脾经在前,肝经在中,肾经在后

6、八脉交会穴中相配可以治疗肺系、咽喉、胸膈疾病的是( )
    a、列缺配照海
    b、公孙配内关
    c、太冲配太渊
    d、后溪配申脉

7、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是十五络脉。( )

8、在特定穴中,常用于治疗急性病症的是郄穴。( )

9、手足三阳经交会督脉于百会。( )

10、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异行,故称为“一源三歧”。( )

3 经络腧穴各论(1)

经络腧穴各论(1)

1、肺的募穴是( )
    a、中府
    b、云门
    c、孔最
    d、尺泽

2、足阳明胃经胸、腹部的体表循行距前正中线的距离分别是( )
    a、4寸,2寸
    b、2寸,0.5寸
    c、2寸,1寸
    d、6寸,4寸

3、下列穴位主治不正确的是( )
    a、孔最穴治鼻衄
    b、合谷穴治多汗
    c、少商穴治水肿
    d、天枢穴治便秘

4、下列有关阴陵泉在说法上的错误是( )
    a、下合穴
    b、合穴
    c、脾经腧穴
    d、治黄疸

5、治痰的要穴是( )
    a、足三里
    b、丰隆
    c、胃俞
    d、合谷

6、以下腧穴不属于胃经的穴位是( )
    a、丰隆
    b、合谷
    c、下关
    d、天枢

7、曲池穴的定位是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的连线中点处

8、迎香穴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

9、足太阴脾经共有27个穴位

10、大横和天枢的定位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4 经络腧穴各论(2)

经络腧穴各论(2)

1、下列经脉中与心、肝、肺、肾均有联系的是( )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阴心经
    d、足少阴肾经

2、手少阴心经的合穴是( )
    a、小海
    b、少海
    c、神门
    d、阴郄

3、八脉交会穴之一的后溪通( )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4、下列病证不属于天宗穴的主治是( )
    a、乳腺增生
    b、咳嗽
    c、气喘
    d、目视不明

5、脾俞的定位为( )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a、9
    b、10
    c、11
    d、12

6、四花穴为( )
    a、膈俞、肝俞
    b、肝俞、胆俞
    c、膈俞、胆俞
    d、膈俞、督俞

7、手太阳小肠经的首穴是听宫,末穴是少泽

8、养老的定位是腕背横纹上1.5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9、艾灸至阴穴可治疗胎位不正

10、太溪是输穴也是原穴

5 经络腧穴各论(3)

经络腧穴各论(3)

1、下列病证不属于内关穴的主治是( )
    a、失眠
    b、咳嗽
    c、癫狂
    d、呃逆

2、阳白穴属( )
    a、胆经
    b、大肠经
    c、胃经
    d、肾经

3、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的( )
    a、井穴
    b、荥穴
    c、输穴
    d、经穴

4、下列病证不属于阳陵泉穴的主治是( )
    a、膝膑肿痛
    b、半身不遂
    c、胁肋疼痛
    d、腹泻

5、四关穴为( )
    a、合谷 太冲
    b、内关 太冲
    c、合谷 公孙
    d、内关 公孙

6、治疗瘙痒性的皮肤病可用以下穴位,除( )之外
    a、曲池
    b、血海
    c、风市
    d、足三里

7、手少阳三焦经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三焦、心包、心、头、耳、目、舌本

8、支沟穴是治疗热症便秘的常用穴

9、肩井穴的定位是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10、章门穴在侧腹部12肋游离端的下缘

6 经络腧穴各论(4)

经络腧穴学各论(4)

1、下列病证不属于大椎穴的主治是( )
    a、疟疾
    b、癫狂痫
    c、项强
    d、腰痛

2、急性腰扭伤时可以针刺以下腧穴( )
    a、水沟
    b、关元
    c、大椎
    d、风府

3、小肠的募穴是( )
    a、中极
    b、天枢
    c、气海
    d、关元

4、( )位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a、安眠
    b、翳明
    c、颈百劳
    d、定喘

5、腰眼与( )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a、肾俞
    b、大肠俞
    c、三焦俞
    d、气海俞

6、阑尾穴位于足三里穴下( )寸
    a、1
    b、2
    c、3
    d、4

7、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

8、百会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五寸

9、中脘既是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腑会

10、颈百劳可以用于治疗咳嗽

7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1、印堂穴适宜( )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2、天枢穴适宜( )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3、下列补泻手法属于复式补泻手法的是( )
    a、开阖补泻
    b、徐疾补泻
    c、呼吸补泻
    d、烧三火

4、孕妇禁针的腧穴是( )
    a、外关
    b、合谷
    c、足三里
    d、曲池

5、扬刺针刺数目为( )
    a、3
    b、4
    c、5
    d、6

6、条口透承山属于( )
    a、直透法
    b、斜透法
    c、横透法
    d、平透法

7、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

8、当患者吸气时插针,呼气时提针,为呼吸补法

9、风池穴宜向鼻尖方向进针一寸

10、心俞穴宜直刺一寸

8 灸法

灸法

1、温和灸的施灸时间一般每处灸( )
    a、2~3分钟
    b、5~8分钟
    c、10~15分钟
    d、15~30分钟

2、隔盐灸具有以下作用( )
    a、温中祛寒
    b、止呕解表
    c、回阳救逆
    d、消肿散结

3、以下病证慎用灸法的是( )
    a、寒邪束表
    b、阳虚暴脱
    c、寒滞经络
    d、阴虚发热

4、治疗初起的疮疡,宜用( )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5、雷火针属于( )
    a、艾炷灸
    b、实按灸
    c、悬起灸
    d、温针灸

6、以下灸法属于非艾灸的是( )
    a、药线灸
    b、太乙灸
    c、悬起灸
    d、温针灸

7、隔姜灸常用于腹痛以及风寒湿痹等

8、雀啄灸属于艾炷灸

9、灸法具有温通经络、祛寒散邪、补虚培本、回阳固脱等作用

10、长蛇灸属于隔物灸

9 拔罐法、刺络放血疗法

拔罐法、刺络放血疗法

1、外感发热者,宜在大椎穴行( )法以泄热。
    a、刺络拔罐
    b、推罐
    c、针罐
    d、药罐

2、留针罐法不宜用于( )。
    a、胸背部
    b、四肢关节附近痹痛处
    c、腰臀部
    d、四肢肌肉丰厚处

3、下列哪项是刺络放血疗法的适应症( )。
    a、虚证
    b、痛证
    c、阴证
    d、寒证

4、拔罐法可用治疗以下病证,除( )以外。
    a、腰痛
    b、感冒
    c、荨麻疹
    d、水肿

5、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火罐法为( )。
    a、滴酒法
    b、闪火法
    c、投火法
    d、贴棉法

6、目赤肿痛可以在( )穴进行放血治疗。
    a、委中
    b、少商
    c、耳尖
    d、十宣

7、拔罐法最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载

8、刺络放血后如果局部出现瘀肿急性期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以消肿

9、瘀血腰痛可采用委中穴刺络放血

10、留罐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10 皮肤针、皮内针、耳针疗法

皮肤针、皮内针、耳针疗法

1、可用于埋针,有延长刺激效应作用的针具是( )
    a、三棱针
    b、皮肤针
    c、皮内针
    d、鍉针

2、关于皮肤针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强度要均匀
    b、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叩刺强度
    c、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
    d、滚刺筒可在肘关节处滚动

3、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消化道器官相应的穴位集中在( )
    a、三角窝
    b、耳垂
    c、耳轮脚周围
    d、对耳轮下脚

4、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 )
    a、三角窝
    b、耳垂
    c、耳轮脚周围
    d、耳甲

5、皮肤针叩刺强刺激应有的反应是( )
    a、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患者无疼痛感觉
    b、局部皮肤潮红出血,患者无疼痛感觉
    c、局部皮肤可见出血,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觉
    d、局部皮肤潮红,但无出血,患者稍觉疼痛

6、耳穴“风溪”位于( )
    a、耳轮结节
    b、耳舟上方处
    c、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
    d、在耳舟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

7、耳穴在耳廓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子宫的胎儿

8、皮内针法是古代的半刺、扬刺等刺法发展而来

9、耳穴皮质下主治痛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等

10、皮内针分为揿钉型和麦粒型两种

11 头针疗法、穴位埋线

头针疗法、穴位埋线

1、在头顶部,百会与前顶连线,此头穴线是( )
    a、顶旁1线
    b、顶中线
    c、顶旁2线
    d、顶颞前斜线

2、主治一侧身体感觉异常的头穴线是( )
    a、顶颞后斜线
    b、顶颞前斜线
    c、枕下旁线
    d、顶旁1线

3、额旁1线主治( )病证
    a、三焦
    b、上焦
    c、中焦
    d、下焦

4、治疗一侧上肢中枢性瘫痪可选用( )顶颞前斜线
    a、对侧中部2/5
    b、同侧中部2/5
    c、对侧下部的2/5
    d、同侧下部的2/5

5、传统埋线疗法不包括( )
    a、切开埋线法
    b、三角针埋线
    c、穿刺针埋线法
    d、专用埋线针埋线法

6、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可选用下列腧穴,除( )以外
    a、足三里
    b、次髎
    c、中脘
    d、脾俞

7、头皮针的进针角度为60°

8、头针穴线共有16条线

9、穴位埋线采用pga线埋线时需完全放入针管内

10、局部皮肤有感染或有溃疡者禁止使用穴位埋线法

12 针灸治疗学总论

针灸治疗学总论

1、针灸治疗作用是( )
    a、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b、清热温寒,补虚泻实,内外兼治
    c、补虚泻实,三因制宜,左右同治
    d、标本缓急,补虚泻实,治神守气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针灸治疗原则( )
    a、补虚泻实
    b、清热温寒
    c、治标治本
    d、疏通经络

3、按针灸治疗原则,对于脱证、胃下垂、尿失禁等证,最好选用( )
    a、补法
    b、泻法
    c、灸法
    d、针法

4、宛陈则除之是指( )
    a、罐法
    b、放血疗法
    c、灸法
    d、针法

5、眼疾取睛明属于( )
    a、局部取穴
    b、近部取穴
    c、远端取穴
    d、经验选穴

6、治疗里虚寒证,宜 ( )
    a、深刺不留针
    b、深刺留针加灸
    c、浅刺久留针
    d、浅刺不留针

7、针刺时应全神贯注穴点,不必理会周边环境(包括患者)的变化、反应。

8、远部取穴体现了“经穴所在,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9、阳明头痛多表现为头顶痛。

10、腰背痛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属于远部取穴。

13 中风

中风

1、中风有下列临床表现除( )以外
    a、半身不遂
    b、不省人事
    c、言语不利
    d、角弓反张

2、中风中经络的针灸主穴除( )以外
    a、水沟
    b、内关
    c、足三里
    d、三阴交

3、中风中经络三阴交穴的针刺角度为( )
    a、直刺
    b、斜刺
    c、平刺
    d、透刺

4、中风中经络极泉穴的补泻手法为( )
    a、提插泻法
    b、提插补法
    c、捻转泻法
    d、捻转补法

5、中风中经络委中穴的补泻手法为( )
    a、提插泻法
    b、提插补法
    c、捻转泻法
    d、捻转补法

6、中风中经络内关穴直刺( )寸
    a、0.3~0.5
    b、0.5~1
    c、1~1.5
    d、1.5

7、中风根据有无意识障碍可以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8、神志昏迷、意识不清为中风中经络的临床表现

9、中风水沟穴的针刺方法为直刺0.3~0.5寸

10、对出血性的脑血管意外,急救期应该避免其他的强刺激,不适宜进行针刺

14 肩痹、牙痛

肩痹、牙痛

1、治疗牙痛取颊车、合谷,所体现的取穴原则是( )
    a、近部取穴为主
    b、远部取穴为主
    c、远近结合取穴为主
    d、穴位压痛取穴

2、胃火牙痛可取( )
    a、内庭、二间
    b、外关、风池
    c、太溪、照海
    d、行间、太冲

3、肩痹以肩前区疼痛为主属于( )
    a、手厥阴
    b、手阳明
    c、手少阳
    d、手太阳

4、肩痹的病位主要在( )
    a、络脉
    b、经别
    c、经筋
    d、皮部

5、手阳明经型肩痹可取( )
    a、曲池、肩髃
    b、外关、肩髎
    c、肩贞、天宗
    d、秉风、肩髎

6、下牙痛多选择( )的穴位
    a、足阳明经
    b、手阳明经
    c、足太阳经
    d、手太阳经

7、肾虚牙痛可以加太溪照海来滋养肾阴降火止痛

8、肩周炎以肩后侧疼痛为主属于手少阳经证

9、肩周炎的针灸治疗分经辨证取穴和分期相结合

10、肩周炎治疗需配合功能锻炼

《走进针灸》期末考试

《走进针灸》期末考试

1、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胆经、肝经、肺经
    b、大肠经、胃经、脾经
    c、肾经、心包经、小肠经
    d、三焦经、胆经、肝经

2、八会穴中,髓会
    a、阳陵泉
    b、大椎
    c、绝骨
    d、大杼

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太阳经在前 少阳经在中 阳明经在后
    b、太阳经在前 阳明经在中 少阳经在后
    c、阳明经在前 太阳经在中 少阳经在后
    d、阳明经在前 少阳经在中 太阳经在后

4、大肠的募穴属
    a、胃经
    b、大肠经
    c、脾经
    d、肾经

5、下列特定穴中,常用于治疗相表里经脉病症的是
    a、原穴
    b、络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6、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 )寸
    a、5寸
    b、6寸
    c、7寸
    d、4寸

7、属三焦经,宜张口直刺的腧穴是
    a、听宫
    b、耳门
    c、上关
    d、下关

8、针刺睛明穴时,下列哪项操作不可应用
    a、眼球向外侧固定
    b、提插
    c、出针后按压针孔
    d、禁灸

9、“头项寻列缺”属腧穴作用中的
    a、近治作用
    b、远治作用
    c、双相良性调整作用
    d、相对特异性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隐白穴可治崩漏
    b、水沟穴可用于急救
    c、支沟穴可治便秘
    d、少冲穴可治乳汁不足

11、以下进针法最适合长针的进针方法是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12、斜刺的角度是
    a、20°
    b、30°
    c、45°
    d、60°

13、外感发热者,宜在大椎穴行( )法以泄热
    a、推罐
    b、针罐
    c、刺络拔罐
    d、多罐法

14、以下哪种灸法属于艾条灸
    a、瘢痕灸
    b、隔姜灸
    c、温针灸
    d、雷火神针

15、在头顶颞部,百会与曲鬓之间的连线,此头穴线是
    a、顶旁1线
    b、顶旁2线
    c、顶颞前斜线
    d、顶颞后斜线

16、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集中在
    a、三角窝
    b、耳垂
    c、耳轮脚周围
    d、对耳轮下脚

17、以下经脉经穴总数错误的是
    a、肺经 11个
    b、胆经 44个
    c、心经 9个
    d、三焦经 21个

18、漏肩风伴见手阳明经证者,除局部取穴外,远端还需配何穴
    a、三间
    b、支沟
    c、中渚
    d、后溪

19、根据近部取穴配合远部取穴原则,治疗太阳经头痛可加用
    a、百会、前顶、太冲
    b、率谷、足临泣、外关
    c、上星、头维、印堂
    d、天柱、后顶、昆仑

20、治疗早期面瘫,以下哪种方法较少用
    a、面部热敷
    b、电针
    c、毫针轻刺激
    d、磁疗

21、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22、腋横纹至肘横纹为12寸

23、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上齿

24、阴陵泉的定位是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25、养老可以治疗目视不明。

26、阳白穴适宜舒张进针法。

27、面瘫患者一般适宜走罐疗法。

28、疼痛部位在后枕部,或下连于项部属于阳明头痛。

29、瘀血腰痛可采用委中穴刺络放血。

30、三阴交为肝、脾、肾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