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实验中国大学mooc网课答案-新全讯2网
公务员问答 8613
第一讲 绪论
光学实验课程测验(误差理论)
1、误差是( )与( )之差,亦称为( )误差。它反映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 )和( )。
a、测量值,平均值,相对,方向,趋势
b、测量值,平均值,绝对,方向,大小
c、测量值,真值,相对,方向,趋势
d、测量值,真值,绝对,方向,大小
2、随机误差的单峰性是指小的绝对误差出现的概率比大的绝对误差出现的概率( )。
a、大
b、小
c、相同
d、不一定
3、随机误差的对称性是指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 )。
a、不同
b、相同
c、视具体情况而定
d、以上都不对
4、随机误差的有界性是指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 )。
a、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全超过
c、视具体情况而定
d、以上都不对
5、随机误差的补偿性是指,随机误差的代数和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向( )。
a、无穷大
b、某非零定值
c、零
d、以上都不对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间接测量值有效位数的多少,仅仅取决于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b、不论直接测量值或间接测量值,只要知道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就可以确定测量值的有效位数。
c、若不确定度为两位有效数字,则测量值也应为两位有效数字。
d、任何情况下,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一定要与不确定度的首位对齐。
7、下列结果中的正确项( )。
a、
b、
c、
d、
8、在测量铜块密度ρ的实验中,以下表达正确的为( )
a、
b、
c、
d、
9、用简算法计算,其结果为( ):
a、0.02
b、0.020
c、0.0200
d、0.02000
10、用物理天平称量100颗同样规格的铅粒,其质量为m=(114.57±0.05)g,则每颗铅粒的质量m为( ):
a、
b、
c、
d、
光学实验课程作业(误差理论)
1、物理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2、物理实验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第二讲 实验一 显微镜实验
实验一 显微镜实验课程测验
1、简单的显微镜是由( )。
a、一块短焦距的凸透镜和一块长焦距的凹透镜组成
b、一块长焦距的凸透镜和一块长焦距的凸透镜组成
c、一块短焦距的凸透镜和一块长焦距的凸透镜组成
d、一块长焦距的凸透镜和一块长焦距的凹透镜组成
2、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原理上( ),构造上( )。
a、不同;不同
b、相同;相同
c、不同;相同
d、相同;不同
3、显微镜的横向放大率是( )。
a、为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之乘积
b、为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之比值
c、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比值
d、以上都对
4、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是( )。
a、数值上大于横向放大率
b、数值小于横向放大率
c、数值上等于横向放大率
d、数值上接近于横向放大率
5、显微镜的工作距离是指( )。
a、目镜与物镜之间的距离
b、目镜与试样表面的距离
c、人眼与试样表面的距离
d、调准焦点时的物镜前缘与试样表面的距离
6、显微镜工作距离大小,主要看( )。
a、以下都对
b、目镜的参数
c、孔径角的大小
d、物镜的参数
7、( )的放大率越高,工作距离( )。
a、目镜;越短
b、物镜;越短
c、目镜;越长
d、物镜;越长
8、焦深是物镜对高低不一致的物体能够清晰成像的距离,( )。
a、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大,其焦深越大
b、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小,其焦深越小
c、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小,其焦深越大
d、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大,其焦深越小
9、生物显微镜工作在调焦时,应( )。
a、慢慢升高镜筒
b、快速升高镜筒
c、慢慢降低镜筒
d、快速降低镜筒
10、用测微目镜和测量显微镜的测微鼓轮测量时,必须单方向转动,是因为( )。
a、可以连续读数
b、使测量物不会移动
c、读数准确
d、仪器带来的避免空程误差
实验一 显微镜实验课程作业
1、为什么在用测微目镜和测量显微镜的测微鼓轮测量时,必须单方向转动,中途不能倒退?
2、用测微目镜代目镜为什么要对测微目镜的刻度值重新定标?
第三讲 实验二 衍射光栅
实验二 衍射光栅课程测验
1、不同波长的光谱衍射角度是( )。
a、一样
b、波长大的光谱衍射角度越小
c、波长小的光谱衍射角度越大
d、波长大的光谱衍射角度越大
2、自准直法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的目的是( )。
a、使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
b、使平行光管与望远镜在一条直线上
c、使望远镜能够观察平行光
d、使望远镜能够观察谱线
3、光栅常数与衍射角的关系是( )。
a、光栅常数越大,波长越小
b、光栅常数越大,衍射角越大
c、光栅常数越小,衍射角越小
d、光栅常数越小,衍射角越大
4、视差是指望远镜目镜中刻划线的像与谱线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
a、正确
b、不正确
c、不确定
d、无法验证
5、当平行光管的狭缝很宽时,( )。
a、分辨本领不会改变
b、分辨本领会下降
c、分辨本领会上升
d、不确定
6、望远镜目镜下的小灯珠是为了( )。
a、照明用
b、看清刻划线
c、看清光谱
d、用自准直法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7、在白光照射下,望远镜目镜中观察到的谱线顺序是( )。
a、由中心向外,紫、蓝、黄、红
b、由中心向外,红、黄、蓝、紫
c、由中心向外,红、蓝、黄、紫
d、由中心向外,紫、黄、蓝、红
8、实验理论上哪一级的波长测量值相对误差最小?
a、在1、2、3级中测量1级的相对误差最小。
b、在1、2、3级中测量2级的相对误差最小。
c、在1、2、3级中测量3级的相对误差最小。
d、在1、2、3级中各级的相对误差都一样。
9、从理论上分析,谱线的级次( )。
a、越高,谱线的间距越大
b、越高,谱线的间距越小
c、越低,谱线的间距越大
d、与谱线的间距无关
10、从理论上分析,光栅上单位长度的刻痕数( )。
a、越多,谱线的分辨率不变
b、越多,谱线的分辨率越低
c、越少,谱线的分辨率越高
d、越多,谱线的分辨率越高
实验二 衍射光栅课程作业
1、由(1)式测d应保证什么条件?如何做到?
2、请画出自准直法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的光路示意图。
第四讲 实验三 正常色散中的科希方程验证
实验三 正常色散中的科希方程验证课程测验
1、一般把n=f(λ)的函数称为( )。
a、波长与折射率关系曲线
b、折射率与波长关系曲线
c、三棱镜色散曲线
d、色散曲线
2、若光在某种透明介质中传播,它的传播速度与( )。
a、光的频率有关,与介质的折射率无关
b、光的波长有关,与介质的折射率无关
c、光的频率有关,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d、仅仅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3、若白光在某种透明介质中传播,它的传播速度由小到大依次为( )。
a、红光、蓝光、紫光
b、蓝光、紫光、红光
c、紫光、蓝光、红光
d、各种颜色的光传播速度都一样
4、入射光入射到三棱镜的一个表面上,在另一个表面有光线射出,若测量它的最小偏小角,实际的操作方法是( )。
a、从望远镜中看到谱线,测量该谱线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
b、固定三棱镜,改变入射光的入射方向,测量谱线与入射光之间的最小夹角
c、固定三棱镜,改变入射光的入射方向,当谱线移动方向反向时,测量谱线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
d、转动三棱镜,从望远镜中看到谱线向入射光方向靠近并反向时,测量该谱线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
5、自准直法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的目的是( )。
a、使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
b、使平行光管与望远镜在一条直线上
c、使望远镜能够观察平行光
d、使望远镜能够观察谱线
6、视差是指望远镜目镜中刻划线的像与谱线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
a、正确
b、不正确
c、不确定
d、无法验证
7、当平行光管的狭缝很宽时( )。
a、分辨本领不会改变
b、分辨本领会下降
c、分辨本领会上升
d、不确定
8、望远镜目镜下的小灯珠是为了( )。
a、照明用
b、看清刻划线
c、看清光谱
d、用自准直法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9、正确的说法是( )。
a、只有透明的等边三角型棱镜才能测量色散曲线
b、不等边三角型棱镜不能测量色散曲线
c、透明的多角型棱镜不能测量色散曲线
d、透明的多角型棱镜能测量色散曲线
10、公式中( )
a、a 为棱镜的顶角, δmin 为最小偏小角
b、a 为最小偏小角, δmin 为棱镜的顶角
c、a 为三棱镜的顶角, δmin 为最小偏小角
d、a 为最小偏小角, δmin 为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三 正常色散中的科希方程验证课程作业
1、是否再设想一种测顶角a的方法。
2、实验时用何方法来消除仪器的偏心差?
第五讲 实验四 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课程测验
1、透镜曲率半径,如不是测量牛顿环直径,而是测弦长,所得到的半径值( )。
a、偏大
b、偏小
c、相同
d、不能确定
2、能否用牛顿环方法来测量小的曲率半径?( )
a、可以
b、不可以
c、视情况而定
d、不确定
3、观察到的牛顿环中心是( )。
a、亮点
b、暗点
c、亮斑
d、暗斑
4、测量数据时,应把目镜中的垂直叉丝对准( )。
a、牛顿环的暗环内侧
b、牛顿环的暗环外侧
c、牛顿环的暗环中间
d、牛顿环的亮环中间
5、牛顿环的间距( )。
a、相同
b、内环间距小,外内环间距大
c、内环间距大,外内环间距小
d、不确定
6、若改变目镜的放大倍率,是否影响测量结果? ( )
a、放大倍率增大,测量的半径值增大。
b、放大倍率减小,测量的半径值减小。
c、放大倍率减小,测量的半径值增大。
d、放大倍率增大或减小,测量的半径值不变。
7、在实验中,由下列两束光形成牛顿环图样。( )
a、透镜的上表面的反射光与平面镜的上表面的反射光。
b、透镜的上表面的反射光与平面镜的下表面的反射光。
c、透镜的下表面的反射光与平面镜的下表面的反射光。
d、透镜的下表面的反射光与平面镜的上表面的反射光。
8、在实验中,形成的牛顿环图样出现在( )。
a、透镜的上表面
b、平面镜的上表面
c、透镜的下表面
d、平面镜的下表面
9、下列两束光存在半波损失。( )
a、透镜的上表面的反射光与平面镜的上表面的反射光。
b、透镜的上表面的反射光与平面镜的下表面的反射光。
c、透镜的下表面的反射光与平面镜的下表面的反射光。
d、透镜的下表面的反射光与平面镜的上表面的反射光。
10、在实验中,测量与计算直径的方法是( )。
a、单次测量计算直径。
b、多次测量用平均值计算直径。
c、多次测量用逐差法计算直径。
d、多次测量用定标法计算直径。
等厚干涉课程作业
1、求透镜曲率半径,如不是测牛顿环直径,而是测弦长是否可以?请给予证明。
2、能否用牛顿环方法来测量小的曲率半径?为什么?
第六讲 实验五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及共轴球面系统的研究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1、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内,可观察到( )。
a、放大、正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放大、倒立的虚像
2、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外,可观察到( )。
a、放大、正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虚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
3、用贝塞尔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公式中,a和b分别表示( )。
a、a是物与像之间的距离,b是放大像与缩小像透镜移动的距离
b、a是透镜到放大像之间的距离,b是透镜到缩小像之间的距离
c、b是透镜到放大像之间的距离,a是透镜到缩小像之间的距离
d、b是物与像之间的距离,a是放大像与缩小像透镜移动的距离
4、用贝塞尔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时,物与像的距离a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a≠4f
b、a=4f
c、a>4f
d、a<4f
5、在光具座上做透镜成像实验时,要确定光学元件的位置,需用左右逼近的方法,而左右逼近的测读点应为( )。
a、光学元件移动,眼睛观察到的像最模糊点
b、光学元件移动左移(或右移)时,眼睛观察到的像最清晰点
c、光学元件移动左移(或右移)时,眼睛观察到的像由模糊到刚清晰的转折点
d、光学元件移动左移(或右移)时,眼睛观察到的像由刚清晰点到最清晰点的中点
6、薄透镜焦距测定实验中,如将透镜明显地向侧面转过一个角度,则所形成的像将( )。
a、不变
b、产生球面像差
c、产生色差
d、产生像散差
7、在测定透镜焦距实验中,要准确调整光学元件的同轴等高工作状态,通常使( )。
a、物与透镜光心等高,像与屏中心等高
b、物与透镜光心及屏中心等高
c、大像追小像,使大小像中心重合
d、小像追大像,使大小像中心重合
8、若将数值不同的物距与相距互换,物与像间的距离将( )。
a、无变化,两次成像的大小相同
b、有变化,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
c、有变化,两次成像的大小相同
d、无变化,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
9、如果物屏和像屏的距离a=4f ,将凸透镜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观察到的现象为( )。
a、一个放大、一个缩小的两个倒立实像
b、两个大小相等正立的实像
c、一个和物同样大小的倒立实像
d、一个正立的虚像
10、用白光照射,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亮点,若( )。
a、用红光照射,该亮点比原亮点远离凸透镜
b、用红光照射,该亮点比原亮点靠近凸透镜
c、用紫光照射,该亮点比原亮点远离凸透镜
d、没有变化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1、用贝塞尔方法测焦距有什么优点?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光具座上放置透镜、像屏、物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检查共轴?
第七讲 实验六 光谱仪和光谱的观察
实验六 光谱仪和光谱的观察
1、光波是由( )运动过程中的( )产生的。
a、电子;电子
b、原子;原子
c、原子;电子
d、电子;原子
2、光波在可见光范围内,频率由小到大的变化时所呈现的颜色是( )。
a、红、黄、绿、青、蓝、紫
b、紫、蓝、青、绿、黄、红
c、紫、蓝、青、绿、红、黄
d、红、绿、黄、青、蓝、紫
3、光谱是光源所发射的( )随( )的分布。
a、辐射强度;波长
b、光照度;波长
c、光照度;波长
d、辐射强度;时间
4、原子光谱又被称作( ),分子光谱又叫做( )。
a、线状光谱;线状光谱
b、带状光谱;带状光谱
c、线状光谱;带状光谱
d、带状光谱;线状光谱
5、关于同位素位移,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同一元素的中,它们原子核所拥有的电子数不同。
b、同一元素的中,它们原子核所拥有的离子数不同。
c、同一元素的中,它们原子核的质量不同。
d、同一元素的中,它们原子核所拥有的中子数不同。
6、在实验过程中,光纤光谱仪( ),光纤( )。
a、保持平直;尽量不要弯折
b、保持平直;可以弯折
c、保持垂直;尽量不要弯折
d、保持垂直;可以弯折
7、实验中,光纤光谱仪测得的谱线强度值和光源与探头的间距( ),与信号积分时间( )。
a、有关;无关
b、有关,有关
c、无关,有关
d、无关,无关
8、实验中,测量出的谱线强度值太大,可以进行下列调整( )。
a、拉大光源与探头的间距。
b、减小信号积分时间。
c、调低光源的输入电流。
d、根据情况可以选择上述方法。
9、在测量里德伯常数实验中,下列回答中的正确是( )。
a、可以测量普朗克常数
b、可以测量电子电荷量
c、可以测量电子质量
d、以上都对
10、公式中,m为( ),n为( )。
a、电子跃迁前的轨道量子数,n为电子跃迁后的量子数
b、电子跃迁后的轨道量子数,n为电子跃迁的前量子数
c、原子跃迁前的轨道量子数,n为原子跃迁后的量子数
d、原子跃迁后的轨道量子数,n为原子跃迁的前量子数
实验六 光谱仪和光谱的观察
1、光谱仪测得的谱线强度和那些因素有关?
2、为什么光谱仪在测量前要进行仪器检查?
第八讲 实验七 数码照相
实验七 数码照相
1、拍摄的证件照为( )。
a、全身
b、半身
c、头像
d、以上都可以
2、光圈数f与光圈孔径d的关系是( )。
a、光圈数越大,光圈孔径越大
b、光圈数越大,光圈孔径越小
c、光圈数越小,光圈孔径越小
d、光圈数和光圈孔径没有关系
3、光圈数f与进光量的关系是( )。
a、光圈数与进光量没有关系
b、光圈数越大,进光量越大
c、光圈数越小,进光量越小
d、光圈数越大,进光量越小
4、光圈数f与景深的关系是( )。
a、光圈数f与景深没有。
b、光圈数越大,景深越大。
c、光圈数越大,景深越小。
d、光圈数越小,景深越大。
5、iso值为相机的感光度,( )。
a、iso越大,照片画面质量越差
b、iso越大,照片画面质量越好
c、iso越小,照片画面质量越差
d、iso与照片画面质量没有关系
6、在拍摄瞬间效果的时候,( )。
a、快门速度就得提高,用低iso设定
b、快门速度就得降低,用高iso设定
c、快门速度就得降低,用低iso设定
d、快门速度就得提高,用高iso设定
7、拍摄近物时( )。
a、快门速度要低,光圈数f要大
b、快门速度要低,光圈数f要小
c、快门速度要高,光圈数f要大
d、快门速度要高,光圈数f要小
8、光线( )时,要( )iso值。
a、不足;调大
b、充足;调大
c、充足;调小
d、不足;调小
9、iso数字( )感光度的灵敏度( )。
a、越大;越低
b、越大;越高
c、越小;越高
d、两者没有关系
10、iso数字( )曝光感应速度( )。
a、两者没有关系
b、越小;越高
c、越大;越低
d、越大;越高
实验七 数码照相
1、分析曝光时间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
2、在近景拍摄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第九讲 实验八 led发光光谱测量
实验八 led发光光谱测量
1、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频率与( )跃迁( )有关。
a、电子;能级
b、离子;能度
c、电子;动能
d、离子;动能
2、砷化镓二极管发出( ),磷化镓二极管发出( )。
a、红光;绿光
b、绿光;红光
c、蓝光;绿光
d、红光;蓝光
3、碳化硅二极管发出( ),氮化镓二极管发出( )。
a、黄光;绿光
b、绿光;蓝光
c、黄光;绿光
d、黄光;蓝光
4、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进入p区的( )与p区的( )复合,进入n区的( )和n区的( )复合时,将以发光的形式辐射出多余的能量。
a、电子;电子;空穴;空穴
b、空穴;电子;电子;空穴
c、空穴;空穴;电子;电子
d、电子;空穴;空穴;电子
5、与白炽灯泡和氖灯相比,发光二极管的特点是( )。
a、工作电压很低,工作电流很小
b、可靠性高,寿命长
c、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
d、以上都对
6、发光二极管具有( )。
a、以下都对
b、节能、环保、安全
c、寿命长、低功耗、低热
d、高亮度、防水、微型、防震
7、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与发光二极管的半导体的( )成( ),与( )成( )。
a、禁带宽度;正比;普朗克常数;正比。
b、禁带宽度;反比;普朗克常数;正比。
c、禁带宽度;正比;普朗克常数;反比。
d、禁带宽度;反比;普朗克常数;反比。
8、在测量单个led的中心波长时,最好的操作方法是:通过led的( )( );光探测头与led的( )( )。
a、电流;可变;距离;可变
b、电流;可变;距离;不变
c、电流;不变;距离;不变
d、电流;不变;距离;可变
9、在测量led的带宽时,通过led的( )( );光探测头与led的( )( )。
a、电流;可变;距离;可变
b、电流;可变;距离;不变
c、电流;不变;距离;不变
d、电流;不变;距离;可变
10、当不同的电流注入发光二极管时,其光谱中的中心波长( ),带宽( )变化。
a、不会变化;不会变化
b、不会变化;会变化
c、会变化;不会变化
d、会变化;会变化
实验八 led发光光谱测量
1、分析led发光光强与电流的关系。
2、分析led发光光谱带宽与电流的关系。
第十讲 实验十一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1、金属表面的光频率( ),逸出的电子动能( )。
a、越高;越大
b、越高;越小
c、越低;越大
d、以上都不对
2、金属的逸出功,它的大小与入射光频率v( ),由( )决定。
a、有关;光强
b、有关;金属本身的属性
c、无关;光强
d、无关;金属本身的属性
3、在两金属相接触后,逸出功较小的金属由于( )电子而( )电势。
a、获得;增高
b、获得;降低
c、失去;增高
d、失去;降低
4、在两金属相接触后,逸出功较大的金属由于( )电子而( )电势。
a、失去;降低
b、失去;增高
c、获得;降低
d、获得;增高
5、截止电压和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式是( )。
a、
b、
c、
d、
6、电子通过电场做( ),正好等于电子动能的( )。
a、负功;增加量
b、负功;减小量
c、正功;增加量
d、正功;减小量
7、以截止电压为y轴,入射光频率为x轴,截止电压为( ),由实验点绘出的直线斜率为( )。
a、负值;正值
b、正值;负值
c、负值;负值
d、正值;正值
8、光电流与( )。
a、光阑的直径成线性关系
b、光阑的直径平方成线性关系
c、光阑的直径成反比关系
d、光阑的直径平方成反比关系
9、光电流与光源的( )。
a、距离成线性反比关系
b、距离成线性正比关系
c、距离平方正比性关系
d、距离平方成反比关系
10、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 ),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是( )的。
a、正比;不同
b、正比;相同
c、反比;不同
d、反比;相同
实验十一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1、为什么光电管采用脱出功小的金属做阴极?
2、实验时能否将滤色片放在光源出光孔上?
第十一讲 实验十二 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十二 迈克尔逊干涉仪
1、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可以观察下列哪些干涉现象?
a、等倾干涉
b、等厚干涉
c、非定域干涉
d、以上都可以
2、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首先要
a、调节仪器中的两块平行平面板完全一样。
b、观察到的条纹是明暗相间竖条纹。
c、观察到的条纹是明暗相间水平条纹。
d、调节仪器中的使两块反光镜相互垂直。
3、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等倾干涉时能看到同心圆环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当转动刻度轮,中心条纹一个一个向外“冒”出时,间隔d( ),圆心的干涉级次( ),条纹变( )。
a、增加,增加,疏
b、增加,增加,密
c、减小,减小,疏
d、减小,减小,密
4、观察视频中该同学的操作,正确的是
a、转动中反旋微量读数鼓轮。
b、缓缓转动刻度轮。
c、测量时调节中心条纹位置。
d、快速转动刻度轮。
5、实验中,图示的读数是( )。
a、45.81099mm
b、46.81099mm
c、45.8109mm
d、46.8109mm
6、调节图中光点重合的目的是( )。
a、为了增强条纹的亮度
b、使同心圆环条纹在观察屏的中央
c、为了使两个反光镜相互垂直
d、便于观察条纹
7、当中心条纹向外“冒出”或“缩进”一个条纹时,△d等于( )。
a、2λ
b、λ
c、λ/2
d、λ/4
8、迈克尔逊实验中共需要记录十次m1的位置,d1…d10,使用( )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a、最小二乘法
b、逐差法
c、算术平均法
d、其他
9、实验原理中,计算激光波长的公式是λ=2△d/△k,式中各量的表示是( )。
a、△d:m1移动距离;△k:相应“冒出”或“缩进”明暗条纹个数总和
b、△d:条纹间距;△k:相应“冒出”或“缩进”条纹个数
c、△d:m1移动距离;△k:第k级亮圆环条纹直径
d、△d:m1移动距离;△k:相应“冒出”或“缩进”条纹个数
10、关于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应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光谱线精细结构研究
b、光波标定标准米尺
c、工业材料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定
d、金属丝的弹性模量测定
实验十二 迈克尔逊干涉仪
1、试分析板间距d的变化与条纹变化之间的关系。
2、试分析条纹宽度与条纹半径之间的关系。
第十二讲 实验十三 全息照相
实验十三 全息照相
1、拍摄全息照片时,实验室环境是( )。
a、日光照射
b、有蓝光的暗室
c、有单色光的暗室
d、有绿光的暗室
2、普通照相和全息照相的区别是( )。
a、普通照相记录物光波的强度,全息照相能够记录物光波的振幅
b、普通照相记录物光波的强度,全息照相能够记录物光波的相位
c、普通照相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全息照相能够记录物光波的强度
d、普通照相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全息照相能够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
3、在同一张全息底片上,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多次拍摄不同的物体,再现时( )。
a、在不同的衍射方向上,能够观察到每个物体的立体图像
b、在相同的衍射方向上,能够观察到每个物体的立体图像
c、在不同的衍射方向上,能够观察到每个物体叠加的立体图像
d、在相同的衍射方向上,能够观察到每个物体叠加的立体图像
4、在拍摄全息照片时,物光与参考光的( )。
a、夹角越小时,对稳定性的要求越高
b、夹角越小时,对稳定性的要求越低
c、夹角越大时,对稳定性的要求越高
d、夹角对稳定性没有影响
5、如果拍摄全息照片是用的相干光源为波长为632nm的红色激光,再现时用的光源为波长532nm的绿色激光,观察到的像将( )。
a、无法显示
b、变得模糊
c、变大
d、变小
6、如果全息干板被打碎了,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时,我们将( )。
a、无法观察到实像
b、观察到虚像
c、无法观察到虚像
d、观察到实像
7、当激光以平行光照射在全息照片上时,(按实验原理内的图示)光束方向上是( )级光波,实像方向是( )级光波,虚像方向是( )级光波。
a、1/0/-1
b、-1/0/1
c、0/1/-1
d、0/-1/1
8、全息照相的物光光路中的光学器件等的放置顺序正确的是( )。
a、分束镜/全反镜/物体/扩束镜/全息干板
b、分束镜/扩束镜/全反镜/物体/全息干板
c、分束镜/物体/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
d、分束镜/全反镜/扩束镜/物体/全息干板
9、全息照相的参考光光路中的光学器件等的放置顺序正确的是( )。
a、分束镜/全反镜/物体/扩束镜/全息干板
b、分束镜/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
c、分束镜/扩束镜/全反镜/全息干板
d、分束镜/全反镜/扩束镜/物体/全息干板
10、为了减小曝光时振动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实验中在光学平台上搭建的全息照相光路必须要求各光学器件的位移( )。
a、等于一个波长
b、等于半个波长
c、起码小于二分之一波长
d、大于半个波长且小于一个波长
实验十三 全息照相
1、采用何种干涉仪光路,可检验防震台性能的好坏?试画出光路图。
2、为了拍出一张好的全息照片,实验中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三讲 实验十四 x光实验
实验十四 x光实验
1、钼原子内主要有两对电子可在其间跃迁的能级,其能量差分别为( )和( ),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分别发出波长为( )和( )的两种x光。
a、
b、
c、
d、
2、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的x射线吸收是不同的。射线的波长( )时,吸收系数也( ),即x射线对物质的穿透能力也( )。
a、越短;越小;越小
b、越长;越小;越大
c、越长;越大;越大
d、越短;越小;越大
3、x射线在( )之间,可见光在( )之间。
a、0.01-1.0nm;380-760nm
b、1.0-10nm;380-760nm
c、0.01-10nm;280-760nm
d、0.01-10nm;380-760nm
4、由于不同波长吸收有差异,滤波片是选波长的。在实验中,加滤波片前衰减系数为m,加滤波片后衰减系数为mzr,它们的关系是( )。
a、m=mzr
b、m>mzr
c、m d、由材料确定
5、t=i/i0,x为铝材料厚度,实验中作lnt~x图,曲线为( ),其斜率为( )。
a、指数型曲线;吸收系数
b、直线;吸收系数
c、直线;散射系数
d、直线;衰减系数
6、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原子的 内层电子击出时,于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系统能量( ),处于( )( )。
a、降低;不稳定;激发态
b、降低;稳定;激发态
c、降低;稳定;基态
d、升高;不稳定;激发态
7、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 )上的空位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 )x光。
a、低能级;连续谱
b、高能级;连续谱
c、低能级;标识谱
d、高能级;标识谱
8、nacl的晶格间距( )lif的晶格间距。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由选择的x光的波长决定
9、仅仅让靶台转动按( )键,仅仅让探测器转动按( )键,让靶台和探测器一起转动按( )键。
a、target;sensor;coupled
b、sensor;coupled;target
c、coupled;target;sensor
d、coupled;sensor;target
10、用0.0713nm的x光照射下,1级布拉格散射角分别为[ ]度。
实验十四 x光实验
1、用x光可以测量晶面间距,能否用可见光测量晶面间距?为什么?
2、在材料对x光吸收实验中,加滤光罩和不加滤光罩为什么吸收曲线会不同?